張奔介紹海外產品
“這是為贊比亞設計的計量表,這個是為馬達加斯加設計的,這個是為澳門設計的,這個是印度,還有尼泊爾的.....”在煙臺東方威思頓電氣有限公司展廳,研發人員張奔對研發設計的產品如數家珍,逐一向記者介紹,“它們就像我的孩子,相似的外表下其實各有不同,每一個我都參與了它的成長,見證了它的誕生。”
5月10日上午,記者第一次見到張奔,年僅35歲的他,一身藍色西裝,黑框眼鏡下透著憨厚的笑容,顯得格外平易近人。很難想象這位如此年輕的一線研發人員,已經肩負起了開拓海外市場、海外技術研發、海外項目管理的重任。“從2015年開拓海外市場,團隊從最初的2~3人發展到現在的30~40人,合同額一直保持雙位數增長。”張奔自信地說道。
成就的取得,源于威思頓人獨有的“大局觀”和“責任感”。在威思頓人看來,做研發就必須到現場去,而張奔作為研發的領頭人必須“奔”到最前面去,他將個人的發展和公司整體的發展充分結合起來,在威思頓海外市場拓展的大局下去傾盡全力,而且以張奔為代表的每一位威思頓人都始終有著強烈的責任感:在客戶面前都代表公司而非個人。正是憑借著這股“奔”勁兒,張奔迎難而上,成為威思頓第一批投身于海外市場的研發人員,屬于他的“少年派奇幻漂流”,也就此開始。
2016年,張奔帶領團隊投身“印度本地治里自動化項目組”。“那時,一年在印度要呆上100多天,不僅做項目研發、也做項目管理,還要去跑現場。”回憶起當初的創業艱難期,張奔仍面帶微笑,“那時還要經常跟客戶打交道,記得有一次,國內半夜十二點還給技術部打電話,當時太緊張了。”
張奔回憶稱,作為外來戶,起初印度當地人是不信任他們的,再加之產品標準度的不統一、體系建設從根本上的不健全,張奔及團隊只能基于前期大量的調研結果與客戶即使溝通,逐條確認。不畏懼逐條確認的繁瑣與不被信任的目光,張奔最終帶領團隊拿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。“他們不僅對現場試點的完成度為之興奮,也對我們整個產業規模為之震驚。”張奔言語中透露著自豪。
研發為本,學無止境。這一切根源的背后是威思頓人“人單合一”的責任意識。從最初的一線研發人員到帶領研發團隊走出國門,開拓市場,張奔在注重電力計量、測控領域產品研發能力的同時,還在人力資源、法律、項目管理、財務、稅務、國際貿易等專業知識方面積極學習,勇于實踐。“當前,團隊人員的綜合能力是需要提升的,不能僅限于對產品本身的了解,涉及法律、稅務等每一個方面的知識點都是要了解的。”張奔說道。
始于向陽而上的奮斗心態,終于內心背負的責任使命。張奔及研發團隊“自動自發”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業發展的事情,在憂患意識和角色意識中不斷增強本領,始終將“發展”作為進軍海外市場的第一驅動力,其個人從純研發人員轉變為項目管理人員、研發管理人員,一系列身份轉變的背后,不變的是初心。“無論怎樣轉變,最核心的還是思想上的轉變,如果不想著進步,只看眼前的工作,怎樣都不會進步,多想怎么把工作做好,怎樣更好的完成目標,才是奮斗的意義。”張奔認真地說。
張奔帶領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9歲,如今,他還擔任起了“避雷針”的角色。“一般我去過的地方,技術、商務、法律、文化我都先摸清楚了,他們就可以放心地去。”張奔的一句玩笑話的背后,背負著更多負重前行的責任感。
11年來,張奔參與國家標準編制1項;獲得集團公司“研發標兵”,威思頓“優秀項目經理”等榮譽稱號;先后出色完成贊比亞、馬達加斯加、印度、尼泊爾、澳門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單相智能電能表、三相智能電能表、數據集中器、通訊模塊、數據前置采集系統等近20款產品的開發及市場拓展,并取得了KEMA、STS、DLMS、BIS、MID等近10種國際認證;在他的帶領下威思頓2016年-2020年海外市場合同額增長近7倍。
工作10余年,屬于張奔的“奇幻漂流史”還在繼續,“奔”出國門后的熱血也沸騰依舊,而同樣肩負著保障民生用電使命感的威思頓人,像張奔這樣的年輕奮斗者還有很多,他們以“精進模式”為統領,以威思頓人特有的“拼搏、求是、嚴謹”工作態度;秉承“敬業、務實、創新、超越”的企業精神,不斷地超越客戶預期,不斷地超越競爭對手,更為重要的是:不斷地超越他們自己,在超越中由優秀走向卓越。
“慎重如始,一以貫之”,是每一個威思頓人永葆奮斗目標的必備“秘訣”。談起未來,張奔自信篤定的說道:“公司的目標就是我的目標,在海外再造一個威思頓,就是我的目標。”
刊發2021年5月14日《煙臺日報》
媒體鏈接:
水母網 http://www.shm.com.cn/szb/ytrb/paper/pc/layout/202105/14/node_04.html
大眾網 http://yantai.dzwww.com/xinwen/ytxw/ytsh/202106/t20210604_8584414.htm